近期,为提高全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打造一支理论扎实、业务过硬的登记管理工作“铁军”,西安市结合登记管理工作需要,从公共服务、公文写作等多个方面,组织开展了系列专题讲座,对市与区县登记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系统培训。截至目前,已组织开展专题讲座8讲,受到了登记管理一线人员的高度认可。第一讲的题目为《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促进供给侧结构调整 提升公共服务效率》,重点介绍了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情况,以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等内容,帮助基层登记管理工作人员进一步理清分类改革、公益类事业单位与公共服务之间的关系,为今后指导事业单位优化公共服务夯实了认识基础。第二讲的题目为《推进“互联网+政务” 优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模式》,以我省今年试点登记管理行政许可标准化为切入点,全面介绍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特征、核心要义和主要目标,并以省登记管理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为例,从创新登记管理体制、规范行政许可、提升服务水平、强化监督体系、推进分类改革、推进数据应用等6个方面做了生动讲解,为市与区县登记管理局落实“互联网+”改革精神,打造行政许可标准化试点指明了方向。第三讲的题目为《关于非营利法人现状及主要问题》,立足引导登记管理工作人员加强对即将施行的《民法总则》的学习和思考。通过从法人分类及特征,非营利法人与营利法人、特别法人的区别,非营利法人制度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提前解决登记管理工作人员从事业单位登记向非营利法人登记,从党政群机关代码赋码向特别法人登记的思想认识问题,为下一步改革创造条件。第四讲的题目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相关介绍》,重点围绕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结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和“双随机”实地核查等工作,讲解了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概念、作用、分类、程序,以及执行主体所承担的法律责任。通过对应法条的解读和相关实例的佐证,指导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人员进一步明确了依法开展登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升了其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自律性。第五讲的题目为《推广PPP模式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通过简述PPP模式的物有所值、全生命周期管理、风险分担、竞争性采购等特点,以及PPP模式在解决政府职能错位、缺位,打破行业限制,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进而提升公共服务效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等相关内容,帮助市与区县登记管理工作人员进一步打开视野,以提前思考和探索在新模式下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处理好法人监管与社会资本方取得收益之间关系的方式方法,为实现登记管理工作与时俱进创造了条件。 第六讲的题目为《工作总结和工作信息的写作方法》。主要是解决登记管理人员写作能力不强的问题。由于登记管理工作具有具体性、事务性特征,材料写作机会较少,导致工作人员的写作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重点围绕工作总结和工作信息这两类材料,针对工作人员在日常写作中常见的格式混乱、内容空洞、词不达意等问题,从写作的先决条件、主要内容、写法结构等方面,结合日常写作案例,逐项予以指导,帮助登记管理工作人员提升文字功底。第七讲的题目为《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的若干认识》,是结合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工作推开后,部分登记管理工作人员对社会信用缺乏清晰认识的实际而开展的。通过对社会信用体系的概念、作用,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阶段、取得的成效,以及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等多个方面的解读,引导登记管理工作人员充分认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基础数据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和党政群机关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环节,必须认真、规范、精准。第八讲的题目是《关于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认识和思考》。通过回顾事业单位改革历程,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必然选择;通过介绍广东省、山东省以及我省的法人治理试点经验,为市与区县登记管理局提供可供参考的经验,进而提升其创新试点的积极性;通过思考当前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区县展开对试点“不空转”、有实效的思考和探索。为扩大试点范围,完善治理规则,确保在2018年全面完成试点任务提供有益参考。下一步,西安市将继续加大培训力度,结合工作需要,常态化、制度化的推进登记管理业务培训。市登记管理局将以季度为周期开展专题培训,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行家里手为全市登记管理人员传经送宝;区县登记管理局将逐月开展登记业务专题自学活动,着力提升一线工作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为实现登记管理标准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